说说2013年我读过的那些书

Bob Jiang
2013年读书汇总(基本保证每月一本书,并记录读书笔记): 有部分的读书笔记没有发布在博客上,只在印象笔记中有。2014年会每篇笔记都发布在博客上。 2013.12 谁说我们不能一起做决定——参与式决策引导宝典 2013.11 This is Lean 2013.10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2013.9 驱动力 2013.8 GameStorming 2013.7 一分钟演讲人 2013.6 AgileCoaching 2013.5 精益创业 2013.4 自控力 -———————————————————————- 微信公众号:敏捷那些事儿 Scrum和敏捷公益课,每月一次,旨在推广和传播敏捷开发思想,希望更多的开发者受益。欢迎报名。课程信息会定期发布,敬请关注。

《谁说我们不能一起做决定?参与式决策引导宝典》读书笔记

Bob Jiang
本书作者是山姆 肯纳(Sam Kaner),由洪慧芳翻译(繁体中文版)。这本书是Ripley赠送给我的,仔细阅读后发现是一本关于群体引导(或者说针对工作坊或会议)非常棒的书。 本书的核心是参与式决策的钻石模型。 我们为什么需要参与式决策(Participatory decision making)?本书也解释了其核心价值: 全然的参与 相互了解 具包容性的解决方案 责任共享 参与的价值所带来的益处: 引导式的倾听技能有哪些? 简要重述 诱使人们充分表达 镜映 收集想法 排序发言 追踪主题 鼓励 平衡 为安静的人制造空间 肯定感受 确认 发挥同理心 刻意沉默 连结 倾听共同点 抱持观点倾听 针对倾听(或沟通)的总结有五个步骤 1. 重述最初启动讨论的问题:“我们刚刚一直在讨论各位计划的成功。” 2. 指出你听到的关键主题数目:“我想大家提出了3个议题。” 3. 说出第一个议题,并列举一两个与该议题相关的重点。“第一个议题是关于你们的策略。你们探讨了策略的效用,并提出了一些需要进行的改善。” 4. 针对其他议题重复一样的顺序:“另一个议题与你们主要目标的正当性有关。你们质疑目标是否实际可行。最后,你们检视了一些人事议题,并增设了一个新的职位。” 5. 以一段话衔接到下一个主题:“我们已经思考过计划的效益了,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你们想提议出来的具体改变。” 板书的技巧 大致包括如下方面:字体、颜色、符号、格式、间隔以及秘诀和技巧。这一章都是非常具体和实用的技巧。 参与讨论的形式 列举一二,比如依序轮流发言,小组讨论,金鱼缸等,书中共提到12中参与形式,需要做不同的尝试。 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 1. 每个贡献出来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荒诞不经、超出常理的想法;即使是令人困惑的想法;即使是愚蠢可笑的想法)。 2. 悬挂判断(我们不会批判彼此的想法;我们不会审查自己的想法;我们会将这些想法留待后续的讨论)。 3. 在这个过程开始前或结束后,我们可以修改它的流程,但是不会再进行时修改。 引导者进行头脑风暴的要诀: 在长清单中挑选优先项目的方法、做法、以及优缺点 展现支持的态度 同意的阶梯

我从Linda Rising身上学到的

Bob Jiang
2013年,最兴奋的一件事情就是认识了Linda,并有幸和Linda近距离接触,交流。从而在Linda Rising身上学到的很多,下面就分享其中最重要的两点: 1. No retirement – 活到老,干到老。退休后为兴趣而工作。 针对这一点,我的感想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能为兴趣而工作,也是极好的。 另外就是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书,读各种书。 Linda给我推荐了3本书(已经列入我的读书计划中) 《Strangers to Ourselves: Discovering the Adaptive Unconscious》 《A Pattern Language: Towns, Buildings, Constructi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tructure Series)》 《Thinking Fast & Slow》 2. 80% for every meal – 每顿饭只吃八成饱。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每顿饭不要吃撑,只要八分饱。回应这句话,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早饭吃的像皇帝,午饭吃的像将军,晚饭吃的像乞丐”。因此不要吃的太多,那样会长胖,也会让大脑陷入缺氧的环境。

敏捷之旅2013北京站总结 - 演讲嘉宾ppt汇总篇

Bob Jiang
敏捷之旅北京站已经落下帷幕,有很多朋友问我从哪儿可以下载各位演讲嘉宾的ppt。现在所有讲师ppt已经上传到新浪微盘上,可以关注新浪微博@敏捷之旅北京。本文也对所有演讲材料进行了一个汇总,方便各位朋友进行统一下载。 所有PPT下载集合直通车。 王立杰 10年前,互联网大潮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重塑了很多传统行业;现今,移动互联网再度来袭,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改造将会更大、更快,未来的每个企业都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未来,只有敢于创新、敢于求变的企业才能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的冲击。 从敏捷到精益—创新型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 https://t.cn/8kQHnpy 蔡德辉 敏捷团队的一些分享,团队、客户、环境、规则,以及发展建议。 敏捷团队生存 - https://t.cn/8kRMQSl 陈勇 本主题取材于演讲者自身在产品管理中的经验,并融合了精益创业的一些概念,帮助听众学习如何迅速分析和创建“最小可用产品(MVP)”。 敏捷开发版本规划 - https://t.cn/8kRS8kb 杜伟忠 高效团队的三个习惯,进化:避免不切实际的里程碑,持续地短期胜利大于一次长期胜利。所有权:所有权需要建立一种团队文化 — 发现、认领、解决 透明:开放空间、参与而不是传递、小团队 高绩效团队的三个习惯 - https://t.cn/8kRMOyi 王洪亮 首先向大家抛出问题:传统原型法遇到什么问题?然后为大家介绍解决方案快速可工作原型,怎么进行快速可工作原型的做法技术展示,从案例中引导出什么是快速可工作原型。通过问题-》方案-》实践-》总结的思路向大家展现快速可工作原型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快速可工作的原型 - https://t.cn/8k8heM2 伍斌 为什么说软件开发中的三大顽疾“需求总变化、文档总过时、成果总离谱”的两大根源是需求描述的二义性问题和文档代码的分离问题?能否将文档与代码合二为一? TDD / ATDD / BDD: 如何解决代码总难改、文档总过时、成果总离谱这三大顽疾 - https://t.cn/8k8hQnr Coding Dojo - https://t.cn/8kTKkVT 欧阳旭东 通过具体项目案例,向大家展示敏捷之魅力 Agile In Action - EVAI Agile Adoption - https://t.cn/8kQQanM Julien Detail:This is an interactive and fun session where attendees will understand: - What is Lean management - What is Kanban;- What is Lean Startup; - How the Kanban and Lean startup are both Lean by solving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s.

有趣方式的回顾会议(Retrospective)

Bob Jiang
Retrospective是最有价值和重要的Scrum会议。这是一个改进会议,通过该会议团队回顾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以及讨论如何确保阻碍团队达到目标的问题,在以后的迭代中不会再次发生。 不幸的是,回顾会议经常被忽略,并可能变成单调无趣的会议。然而,回顾会议也可以组织得令人愉快和有趣。为了保持团队的参与和兴趣,最近我采用了Mark Summers博客中推荐的帆船回顾会议(Sailboat retrospective)。(也可以参考之前我翻译的敏捷回顾的大船) _wow!!_ 回顾会议的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来自团队稳健可行的意见 意见的目标都是为了改进迭代 团队自由地分享思考和想法 团队积极地参与 有效可行的投入 帆船回顾会议Sailboat retrospective .JPG”) 团队冒出一个下次回顾会议的创新建议。 **赛车回顾会议Race Car Retrospective ****** 图像只是一种表示方法,不包含任何实际数据。建议大家研究试验不同的回顾会议方法,并分享你的发现。 原文链接:https://www.scrumalliance.org/community/articles/2013/december/retrospective-the-fun-way

敏捷之旅2013北京站 - Bob Jiang的总结

Bob Jiang
敏捷之旅2013北京站在经过3个月的精心准备与筹划后,终于结束了。 2013年12月21日,早7点,天还没有亮,我已经出发去往敏捷之旅的地点,创新工场。(题外话,上班都没走过这么早) 赶在7:30到了工场,开始最后的布置和工作安排。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就是早上的签到。 敏捷之旅和创新工场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 身兼两职真的是一个挑战(会务组织和主持人)。等我在签到台处理完紧急事情后,返回会场是8:55分,距离开始只有5分钟。在会场进行一些基本准备后,就开场介绍了。 今天到会的参会者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把希望树彻底挤满了,后面还有一些朋友站着听。 介绍一下敏捷之旅是什么,再介绍一下志愿者(小伙伴们),接下来是主办方,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然后就介绍第一场的演讲嘉宾王立杰。 下面说一下几个话题我的感受: 蔡德辉:  《敏捷团队生存的一些思考》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敏捷团队,通过几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例子给大家一个印象。共同的目标,动作要快,艰苦训练,分工协作,统一指挥,以及给出非常有用的团队建议。 接着用敏捷里面最常用的比喻,鸡和猪的故事,来说明客户在敏捷开发中的位置,也包括老板对于敏捷开发的影响。 然后用NFL来说明团队的环境对于团队的影响。这里提到了万恶的KPI(绩效考核),这个问题接下来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几个演讲嘉宾都对KPI做了描述。 最后提到的是规则,在敏捷开发中团队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给出腾讯和化为的敏捷开发模型。也把Scrum,XP,TSP,RUP以及瀑布式开发做了详细的对比(数据来源于Caper Jones)。 最后蔡总的演讲风格也是风趣幽默,大开大合,不仅有实例,也有数据,引发听众的思考。 李忠利:   《互联网软件开发三板斧》 软件交付模式: 检查需求抵达的方式(控制需求数量) 检查需求处理工作的方式(统一接口):分拆需求,沙漏,Story。 拆小后,交付速度增快。 平衡价值和适应性管理 聚焦价值(必须有所舍弃)。农耕文化 vs. 游牧文化 (非常好的比喻) 聚焦后,需求质量提升 比交付模式更重要的是什么 前面那些都不重要。从精益创业顿悟:做正确的事情才是第一位。 张瑞敏给《管理3.0》的序中提到: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最后是我在微博上收集到大家对于本次活动的反馈: _京东PMO总监 @PMO之道—蔡德辉_ _的下列看法很有启发:1、每种工具用处、局限同时存在_ _2、项目管理工具是技术人员开发出的,局限明显,对经营考虑不够。我大概是现场最年长的,但依然“敏捷‘,2014多个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即将启动_。 创新工场:_创新工场和敏捷社区联合主办敏捷之旅北京_ _2013。在希望树下,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师级人物正在与大家分享Keynote、Openspace、软件匠艺、看板管理等超值干货。期待参与者们在敏捷之旅中都有所收获!_ _有一个自认为右派的敏捷圈朋友,跟我聊,我说:你哪是右派,世界观比我还左,你对未来的愿景几乎就是共产主义,还是早期理想共产主义愿景。敏捷中的平等,自组织,自实现,突破限制都带有明显的共产主义色彩_。 E路向前–李忠利:于总看的真清晰。从敏捷教练和一些团队,肯定提共产主义的,但这个根本不重要。这些方式方法,如果不能有效的为业务和经营服务,就没有什么价值。我知道有人肯定会喷我。//@于忠东_咨询式培训: “经营导向、客户意愿、流程、绩效管理“是否仍然是”敏捷项目管理”背后的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手?

敏捷之旅2013北京站活动12.21

Bob Jiang
2013敏捷之旅(北京站) --精益敏捷交响曲 还在敏捷的迷途中徘徊吗? 还在精益的道路上困惑吗? 还为拓展工程实践苦恼吗? 年关将至,在这收获的季节敏捷之旅2013北京站强势来袭,邀请到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师级人物为大家带来Keynote、Openspace、软件匠艺、看板管理等超值干货,来敏捷之旅2013北京站,和我们一起演奏、一起聆听。 日程表 演讲嘉宾、演讲主题简介 王立杰,高级咨询师,曾就职于多家跨国公司,在电信、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从事软件开发多年。过去的几年中,作为敏捷主要的实践者及推动者,带领多个团队实现了敏捷软件开发的革命性转变,继而带动整个组织的敏捷化。通过对多个组织内部团队的敏捷培训与咨询,从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敏捷开发与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总结出了一套敏捷最佳实践。曾为爱立信、朗讯、VMware、Nokia、E人E本、百度等多家公司提供培训或咨询服务,曾于2009年6月合作出版国内第一本小说体敏捷著作 ——《敏捷无敌》,2013年合作出版敏捷实施案例丛书——《敏捷开发一千零一夜》,现运营有微信公共账号:敏捷一千零一夜,微信公号ID: Agile1001. 演讲主题: 从敏捷到精益—创新型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10年前,互联网大潮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重塑了很多传统行业;现今,移动互联网再度来袭,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改造将会更大、更快,未来的每个企业都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未来,只有敢于创新、敢于求变的企业才能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的冲击。在面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仅仅快速响应、快速迭代、快速交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追求高质量的“快”,并且保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演讲者将会跟大家一起探讨在商业形式不断变换的情况下,一个立志于创新的企业,该如何决定产品的路线图,如何快速验证核心用户需求,如何随需而变,如何为客户带来最大价值的服务,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浪费,将敏捷与精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伍斌(Ben),独立匠艺程序员。专注于ATDD/BDD、重构、及遗留代码解耦的学习和实践。译有《测试驱动数据库开发》一书,正撰写《编码操练:驯服烂代码》和《编码操练:ATDD/BDD验收测试驱动开发》两书,。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20年工作经验,其中1年软件开发咨询、11年程序员、3年测试、3年项目管理;所从事的项目的主要行业为通信领域,曾在Nortel Networks(北电网络)作为软件工程师和Scrummaster工作近6年。于2013年4月6日独立创办非盈利公益软件编程匠艺兴趣社——“bjdp.org北京设计模式学习组”,每月1次带领程序员进行线下结对编程操练,至今已活动10次。 个人网站:https://www.wubinben.com/。 演讲主题:TDD/ATDD/BDD: 如何解决代码总难改、文档总过时、成果总离谱这三大顽疾 为什么说软件开发中的三大顽疾“代码总难改、文档总过时、成果总离谱的两大根源是需求描述的二义性问题和文档代码的分离问题?能否将文档与代码合二为一?什么是TDD/ATDD/BDD?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用它们?TDD/ATDD/BDD的工作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工具可以支持TDD/ATDD/BDD开发?TDD/ATDD/BDD适合什么项目?不适合什么项目?TDD与三种类型的ATDD/BDD的代码对比是怎样的?本次分享将为你展示TDD/ATDD/BDD是如何解决上述三大顽疾的。 王明兰,近几年在诺基亚中国区移动终端产品线研发部门任敏捷/精益教练,指导和培训领域涵括scrum 流程框架,精益原则和看板管理,产品负责人和scrum master技能的指导, 敏捷领导力的指导。此外,明兰还是企业级和大型项目质管经验的资深质量经理人,带领过多个大型复杂的移动终端项目的质量管控,精通CMMI流程体系, ISO 9001 ,精益6-sigma等质量管理体系。她是认证的Scrum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MMI 内部评估员。最近她开始运营开发经理的生涯,负责组织级变革项目和业务流程改进。 演讲主题:看板游戏 GetKanban (https://getkanban.com/)游戏是利用一套实体看板工具,让大家理解软件研发流程里看板的方法和管理机制。在看板之父David J Aderson的经典看板培训课上,这是一个必做的练习。这套游戏被David J. Aderson的学员们誉为手把手学会看板的最有效、最模拟、最互动、最好玩的方式。 通过这个游戏,你能够学会: •软件开发领域Kanban的工作流程 •Work in progress Limit的设置 •Class of service的管理 •Kanban metrics - CFD chart, control chart, spectral analysis chart •Queue replenishment •Bottleneck and blocker的管理

Scrum和瀑布式开发基本原则的对比

Bob Jiang
在《Essential Scrum》一书第3章(敏捷原则)中,描述了Scrum的基本原则,以及和传统的、计划驱动的、顺序式产品开发方式的对比。许多人要求分享一下本章最后的对比表格。请看下面:请提宝贵意见! 主题 计划驱动的原则 敏捷原则 产品开发和制造业的相似性 两者都遵循既定的流程 开发不是制造。开发为产品创造方法。 流程框架 开发是分阶段和顺序的。 开发是迭代和增量的 流程和产品可变性的程度 试图消除流程和产品可变性 通过检视, 适应, 和透明性来平衡可变性。 不确定性管理 先消除结果不确定性,在消除方法不确定性 同时减少两个不确定性。 决策 在合适的阶段作出相应的决策。 保持选择开放。 一次做对 假设我们开始之前有全部正确的信息,从而创建需求和计划。 我们无法预先做对。 探索和开发 开发当前已知的并预测未知。 赞成适应的、探索的方法。 变更、涌现 变更对于计划而言是具有破坏性和代价昂贵的,因此应该避免。 用经济合理的方式拥抱变化。 预测性和适应性 高度预测性 平衡预言性的前期工作和适应性的及时工作。 假设(未经验证的知识) 容忍长时间的假设 快速验证重要的假设。 反馈 关键学习发生在主要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循环之后。 充分利用多个并发的学习环优势 快速反馈 容忍交完的认知。 组织好工作流以获得快速反馈 批量大小(在下个活动开始前完成了多少工作) 批量较大,通常100%一股脑式的。适用于规模经济。 使用较小的、经济合理的批量大小 库存、在制品 库存不是信仰体系的一部分,因此不是重点。 识别并管理库存以达到较好的流动 人员浪费和工作浪费 分配人员以达到较高水平的利用率。 关注于空闲工作,而不是空闲人员 延误成本 几乎不考虑延误成本 一直考虑延误成本。 与计划的一致性 与计划保持一致被认为是达到较好结果的首要方法。 适应并调整计划而不是遵循计划。 进度 通过阶段性进展显示进度。 通过验证可工作的成果衡量进度。 中心性 流程为中心——遵循流程。 价值为中心——交付价值。 速度 遵循流程;一次做对并快速推进。 快速推进但从不匆忙。 获得高质量的时间 在漫长的测试-修复阶段后,最后达到质量。

敏捷回顾的“大船”

Bob Jiang
昨天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回顾会议方法,用来收集参与者数据。用一艘船从传统的回顾工具中摆脱出来。 参与者需要15分钟静静地写下上一个迭代中,和给定主题相关的任何想法(本文例子是达到团队目标的工作)。这个过程中,团队必须关注于3个因素:_顺风、逆风和潮流、波浪_。 顺风:让你感到高兴、工作更有效和正向积极的投入。(对应我们平常回顾会议中,哪些地方做的好,以后的迭代中可以继续) 逆风:让你减速、可以改进或者烦人的地方。(对应我们平常回顾会议中,哪些地方做的不对,以后可以改进) 潮流、波浪:没有优先处理的内容,干扰或冲突。(对应我们平常回顾会议中,我们遇到哪些风险或障碍。) 围着船贴好便签后,我们花了10分钟对便签进行分组,每个人只有10秒钟站在板前进行分组,然后是下一个人。屋子里的每个人都活力充沛地整理便签。最终所有便签都按照FRIM(Frequency and Impact,频率和影响)的方式排序好,并且选出3个条目用来计划行动。planning.

激情演讲Scrum

Bob Jiang
作为Scrum教练和培训师,我们经常做展示和演讲。我知道有些人经常修改演讲内容。但是他们忽视了演讲最重要的部分:交付。一周后,大多数人只记得听到的10% —— 猜猜是哪10%呢?德克尔通讯喜欢引用SHARP原则: Stories from the heart(用心讲故事) Humor, fun(幽默,有趣) Analogies (simple, everyday activities)(类比,简单、日常活动) References (quotes)(引用) Pictures/visuals (conceptualize visuals)(图片,可视化) 好的内容可以让你的演讲很棒,而好的交付会让你的演讲令人难忘。、 十月在迈阿密我们给当地的敏捷讲师带来一场精彩的高绩效团队的大会。在筛选过程中,我们确保按照如下推荐清单进行选择。(SPR,简单,有力,相关性) 11月13日,我有机会参加了Ryan Avery的“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讲者”,这是他在北京之旅的一部分。(www.howtobeaspeaker.com)并且我记录了一些笔记。这些是下次我会给Scrum听众分享的内容: 演讲应该是简单,有力和相关的。 简单 保持演讲简单。简单为王。 在演讲结束时加上自我介绍。 在主体部分,只讲3个故事。 每个故事有一个要点 3个故事都围绕一个不变的主题。 有人会教你些东西,因此不必逞英雄:Ryan觉得人们不想听演讲者夸大(或抱怨)成就。通常这拉大了与听众的距离。 段落与诗歌:当写演讲内容时,停顿的时候回车换一行。这会帮你记住演讲的模式。 丢掉道具:让观众发挥想象。 用3D模式演讲。利用所有的感官。例如:嗅觉和味觉。我可以“尝一下”演讲吗?在演讲当中采用不同的感觉;但要注意使用的顺序。 强有力 如果你不得不穿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给某人带去一句话,会是什么?那个人是谁? 不要把它当做演讲,而是来自心底的信息。 自信地演讲。用主动语态而非被动。 让我们看一下Simon Sinek的演讲https://www.ted.com/talks/simon_sinek_how_great_leaders_inspire_action.html. 研究一下这个黄金环的概念:有3个问题:why, how, and what. 大多数人以_what_开始,接着是_how_ 最后是 why. 成功人士反之,从_why 开始,_接着是_how_ 和 what. Ryan用了一个简单的图,来说明不同焦点的方法。成功人士关注一个具体的要点(三角形的顶点),接着展开从而达到要点。 以我在迈阿密会议的为例(why为导向,开始的话): 为了创建一个统一的社会,我们更近一步。 他们代表南佛罗里达的公司,来到这里分享经验。 今天的演讲持续交付最好的实践。、 而如果我们是从what开始的话: 我们来到一起讨论持续交付的最好实践。、 我们分享经验,并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我们关心社区发展。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