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辉:大家好,我是安晓辉,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安晓辉:大概是在2013年左右,我开始写技术博客,2013-2015年,正是移动开发非常火爆的时候,我写了几篇关于Qt在安卓上的应用的文章,在CSDN技术博客上发表。出版社找到我说要不要做一个这样的选题写一本书,因为我本身比较爱写东西,所以就答应了。
写书还是很有挑战的,特别是在时间管理上。因为当时我还在上班,纯粹是利用业务时间来写书,有时候晚上12点多调完代码再开始写,早上5点多又起来继续写,周末的时间也在写。从2013年底到2014年10月,投入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本书的出版经历。
虽然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写书的过程还是让我受益良多,当然这个收益不是指经济收益。技术图书的销量和你所写的技术有关,我当时写的Qt这种技术,是相对比较小众的,卖个几千册算不错了,所以经济收益这一块其实并不算大。 我所说的收益更多的是个人影响力的提升,写了两本书之后,我在Qt这个小圈子里就比较有名了,写书能提升个人影响力,能为个人品牌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背书。
另外,写书能帮助个人对自有知识进行体系化、结构化的梳理和总结。写书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事情,需要你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要对所写的领域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也会在无形中强迫你不断进行输入,再进行结构化地输出。
安晓辉:还是延续刚刚说到的,出版了两本技术图书之后,我在这个小圈子里有了一些影响力,有一个平台找到我说想做这种直播的课程,后来我们选择在知乎上做直播。
大概在2017年的元月初,做了第1次知乎live直播,主要是面向程序员,反响还挺不错的。有一天我在开发系列课程的时候想,大家可能对赚钱比较关心,要不要设计一个课程讲怎么赚钱呢?于是我就去搜各种各样的赚钱的策略,花了大半天时间把方向定下来,然后结合自己做过的事情、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把课程做出来。
这个课程得到了知乎官方的推荐,加到了信息流中,增加了曝光和传播,我讲的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课程很受欢迎,后续有很多人购买,到现在购买人数应该已经超过5万人了。
在知乎live进行直播的经验,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你如果要做轻量的分享或者讲座类的小课程,选题特别关键。要融入到知乎的生态里,知乎上有很多免费的回答,这些都跟付费的课程是连通的,在知乎上有关注的话,你的回答就容易被别人浏览到,可以在回答中推荐你的课程,别人看到觉得不错就会购买。
我一直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发表文章,在回答和文章中也会去推荐我的课程,保证持续曝光,现在我的知乎号有将近11万的关注。让课程和产品被更多的人看到,转化自然也会更高。
所以,在知乎上做课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选题;第二是宣传材料要设计得比较吸引人;第三是保持持续曝光;第四内容一定要足够干货,这样大家听完后反馈很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
安晓辉:我认为应该先对技能做一个分类: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上面这些可以归于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跟你做的事情相关的,如果你的自由职业是软件开发,那你的技能就是开发;是做课程,技能就是课程开发。
通用技能则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目标管理、沟通和谈判等。在公司时,面向内部沟通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自由职业后直接面向客户,有时候还要去跟客户谈判,比如这个课程做成什么样、收费多少等。
安晓辉:咨询,1对1咨询,按次收费,这是最直接的。 课程开发、为企业提供内部培训,按天收费,也是直接可以带来收入的。 写作方面,出版图书、商稿(公关稿)都是有稿费的。
安晓辉:实际上自由职业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没有一个稳定的模式?就是说你能做多久?这个产品/课程能卖多久?很多人会发现自由职业做着做着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现在在构建我的一个产品矩阵。设计一个和《副业挣钱之道》相关的训练营,这样一来我就有书、有课、有训练营,再加上线下课、咨询,形成一个产品矩阵和循环,然后在这一块继续深耕。
安晓辉:程序员/职业规划师/图书作者